重症瓣膜病患者在同仁医院手术了
日期:2015-07-06 浏览:8212 次 [小] [中] [大]
患者余××,男,65岁,已婚,汉族,××市塑料二厂退休职工,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48年’,心悸、胸闷伴双下肢浮肿8年”于2011年2月24日被昆明同仁医院收治。
患者于48年前健康体检时医生发现“心脏杂音”,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具体不详),未予特殊治疗,8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心悸、胸闷,休息后可缓解,反复出现双下肢浮肿,自服“双氢克尿噻片”等治疗后浮肿可消退,无晕厥、发绀、胸痛、咯血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病情逐年加重,近来一月来仅轻微活动后即感心悸、胸闷,双下肢水肿不易消退。既往20年前患“癫痫”,平时服“丙戊酸钠片2片,1次/日”治疗,未出现癫痫发作;三年前诊断为“痛风”,偶有 双足关节红肿。查体:血压110/80mmHg,呼吸20次/分,心率76次/分,房颤心律。消瘦,神清,精神可。心尖搏动弥散,剑突下见心脏搏动,未触及震颤,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尖区可闻及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腹平软,肝脏于右肋缘下6cm、剑突下8cm可触及,脾脏未触及,左膝关节以下、右踝关节以下轻度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异位心律 心房纤颤,心室率78次/分;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缺血性ST-T改变。胸片提示:心脏重度普大型增大,心胸比为0.82,右心缘见双房影,主动脉结缩小。心脏彩超提示:全心扩大,右房横径60mm右房上下径66mm 右室舒张末径31mm左房前后径80mm左室舒张末径53mm左室收缩末径39mm LVEF53% 印象: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重度狭窄并中度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PASP:46mmHg;肺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心包腔少量积液。
治疗经过: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 二尖瓣重度狭窄并中度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全心扩大 肺动脉高压 心房纤颤 慢性心衰 心功能三级。患者入院后给营养心肌、强心、利尿、对症支持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及准备,经科室审议,于2011年3月17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术中见心脏明显扩大,主动脉瓣增厚,二尖瓣增厚、钙化,瓣口严重狭窄,瓣膜与腱索粘连,瓣环部分钙化,质脆。手术分别置入23#主动脉瓣和27#二尖瓣(机械瓣)。手术顺利,术后送ICU监护治疗,术后第三天转普通病房治疗,病情恢复好,于2011年4月15日治愈出院。术后3月复查心脏彩超示心腔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未见机械瓣功能障碍及血栓形成。同时复查胸片提示心影明显缩小,肺淤血情况明显改善。心悸、气促、肝脏肿大、双下肢水肿等症状逐渐消失,心功能恢复至二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病例点评:该患者发现“心脏杂音”48年,曾到本市及北京等多家医院就诊、咨询,均提示有手术指征,但因畏惧手术风险而拒绝手术。此次到我院就诊时,已处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晚期,心脏重度增大,心功能差,手术风险极高,但经过术前积极准备,患者最终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治愈出院,术后随访恢复良好,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好转。
术前胸片
术后3月胸片
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瓣膜增厚、粘连、纤维化等多种病理改变而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的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所致的心脏病。会造成心脏负担过重,机体供血不足,肺部淤血,久而久之导致心脏衰竭和一系列的机体损害,危及生命。心脏瓣膜疾病的病因很多,如先天畸形、老化和心肌梗塞等,而风湿热和细菌性心内膜炎是最常见的原因。
瓣膜不能正常开放称为瓣膜狭窄,瓣膜狭窄会造成血液在心内受阻,流通不畅,使得流到其他心腔或人体的血液不足。
瓣膜不能正常关闭称为瓣膜关闭不全。关闭不全的瓣膜不能保证通过心腔的血流方向是单向的。
瓣膜一旦病变,心脏必须更努力的工作,因而导致心肌增生和肥厚,以适应加大的工作负荷。
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
除了重点的内科治疗外,病变的心脏瓣膜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是最常见发生瓣膜疾病需要进行修复 或替换的瓣膜。某些情况下,部分患者的自体瓣膜可以被修复并恢复正常,而另一些患者则需要进行瓣膜替换术。瓣膜替换和修复术能使心肌恢复原先的工作负荷和大小。
心脏瓣膜替换术
在心脏瓣膜替换术中,可能替换一个或几个病变的瓣膜。在这一手术中,医师取下病变的瓣膜,植入替代瓣膜。替代的瓣膜被称为“人工瓣”,人工瓣的种类分为:生物瓣和机械瓣。它们均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血液动力学性能,满足正常生活工作需要。生物瓣术后只需要短暂抗凝治疗,机械瓣则需要终身抗凝治疗。
患者于48年前健康体检时医生发现“心脏杂音”,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具体不详),未予特殊治疗,8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心悸、胸闷,休息后可缓解,反复出现双下肢浮肿,自服“双氢克尿噻片”等治疗后浮肿可消退,无晕厥、发绀、胸痛、咯血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病情逐年加重,近来一月来仅轻微活动后即感心悸、胸闷,双下肢水肿不易消退。既往20年前患“癫痫”,平时服“丙戊酸钠片2片,1次/日”治疗,未出现癫痫发作;三年前诊断为“痛风”,偶有 双足关节红肿。查体:血压110/80mmHg,呼吸20次/分,心率76次/分,房颤心律。消瘦,神清,精神可。心尖搏动弥散,剑突下见心脏搏动,未触及震颤,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尖区可闻及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腹平软,肝脏于右肋缘下6cm、剑突下8cm可触及,脾脏未触及,左膝关节以下、右踝关节以下轻度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异位心律 心房纤颤,心室率78次/分;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缺血性ST-T改变。胸片提示:心脏重度普大型增大,心胸比为0.82,右心缘见双房影,主动脉结缩小。心脏彩超提示:全心扩大,右房横径60mm右房上下径66mm 右室舒张末径31mm左房前后径80mm左室舒张末径53mm左室收缩末径39mm LVEF53% 印象: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重度狭窄并中度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PASP:46mmHg;肺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心包腔少量积液。
治疗经过: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 二尖瓣重度狭窄并中度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全心扩大 肺动脉高压 心房纤颤 慢性心衰 心功能三级。患者入院后给营养心肌、强心、利尿、对症支持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及准备,经科室审议,于2011年3月17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术中见心脏明显扩大,主动脉瓣增厚,二尖瓣增厚、钙化,瓣口严重狭窄,瓣膜与腱索粘连,瓣环部分钙化,质脆。手术分别置入23#主动脉瓣和27#二尖瓣(机械瓣)。手术顺利,术后送ICU监护治疗,术后第三天转普通病房治疗,病情恢复好,于2011年4月15日治愈出院。术后3月复查心脏彩超示心腔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未见机械瓣功能障碍及血栓形成。同时复查胸片提示心影明显缩小,肺淤血情况明显改善。心悸、气促、肝脏肿大、双下肢水肿等症状逐渐消失,心功能恢复至二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病例点评:该患者发现“心脏杂音”48年,曾到本市及北京等多家医院就诊、咨询,均提示有手术指征,但因畏惧手术风险而拒绝手术。此次到我院就诊时,已处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晚期,心脏重度增大,心功能差,手术风险极高,但经过术前积极准备,患者最终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治愈出院,术后随访恢复良好,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好转。
术前胸片
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瓣膜增厚、粘连、纤维化等多种病理改变而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的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所致的心脏病。会造成心脏负担过重,机体供血不足,肺部淤血,久而久之导致心脏衰竭和一系列的机体损害,危及生命。心脏瓣膜疾病的病因很多,如先天畸形、老化和心肌梗塞等,而风湿热和细菌性心内膜炎是最常见的原因。
瓣膜不能正常开放称为瓣膜狭窄,瓣膜狭窄会造成血液在心内受阻,流通不畅,使得流到其他心腔或人体的血液不足。
瓣膜不能正常关闭称为瓣膜关闭不全。关闭不全的瓣膜不能保证通过心腔的血流方向是单向的。
瓣膜一旦病变,心脏必须更努力的工作,因而导致心肌增生和肥厚,以适应加大的工作负荷。
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
除了重点的内科治疗外,病变的心脏瓣膜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是最常见发生瓣膜疾病需要进行修复 或替换的瓣膜。某些情况下,部分患者的自体瓣膜可以被修复并恢复正常,而另一些患者则需要进行瓣膜替换术。瓣膜替换和修复术能使心肌恢复原先的工作负荷和大小。
心脏瓣膜替换术
在心脏瓣膜替换术中,可能替换一个或几个病变的瓣膜。在这一手术中,医师取下病变的瓣膜,植入替代瓣膜。替代的瓣膜被称为“人工瓣”,人工瓣的种类分为:生物瓣和机械瓣。它们均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血液动力学性能,满足正常生活工作需要。生物瓣术后只需要短暂抗凝治疗,机械瓣则需要终身抗凝治疗。